房企理财平台爆雷危机延续:恒大财富无法按原标准兑付-j9九游会

发布时间: 2023-06-16 19:03:17  |   浏览量: 27   |   作者: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赖苏婷】伴随着房企资金紧张情况的加剧,房企旗下理财产品纷纷爆出理财产品无法兑付情况,当前兑付问题依然在延续。

当中涉及的房企目前包括恒大、佳兆业、阳光城、宝能、中国奥园,当代置业、三盛集团等。即便爆雷后房企及时发布兑付方案,但仍有诸多变数,如何避免血本无归依然是众多投资者面临的难题。

北京市君泽君(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深圳电视台财经评论员陆晖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恒大财富异化为企业融资平台并非孤例,当中涉及融资平台高息揽存、发行人自融,还是利息输送的行为,均涉嫌触犯法律。这类现象此前能长时间存在,说明监管出现漏洞,应将违法事态遏制在萌芽状态。”

恒大3次调整降低兑付标准,

当前“无法按原标准兑付”

5月31日,恒大金融财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发文表示,公司“无法按原标准兑付”。

当中提到,自2021年9月以来,公司全力推动资产处置筹措兑付资金,共完成20期兑付,并于当日进行本月兑付。因公司资金回笼情况不理想,本月可用兑付资金不足,无法按原标准兑付。

这已经是恒大财富第3次调整降低兑付标准。

恒大方面首次提出兑付方案是在2019年,当时对到期的理财产品给出三种方案:第一,分期兑付,到期当月兑付10%,此后每三个月兑付10%。第二,按投资顾问所在省市或投资人户口所在地实物兑付,住宅在发文价基础上打7.2折,公寓及写字楼按5.4折,商铺和车位按4.8折,如果当地有备案价限制,按最低备案价折算。第三,冲抵购房尾款,投资人可以用部分或全部到期本金和利息冲抵本人或他人的购房尾款。

当天,恒大内部还下发了一份《关于恒大财富投资产品兑付操作流程的通知》,对三种兑付方式进行了细化,并要求恒大财富总部在9月14日将《投资人对应属地明细表》盖章确认后发送至恒大财富分支机构。

随后,2021年12月,恒大表示因财富投资的项目资金回笼不理想,调整兑付方案为每月向每位投资人兑付本金8000元。在2022年3月,恒大财富公告称将继续执行该兑付方案。

在2022年11月,恒大财富发公告称,资产处置及兑付资金筹措不及预期,为保障投资人权益,经研究决定,本月起在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兑付方案基础上进行调整:每月底向每位投资人兑付2000元,其他内容不变。

“从月付8000元降至2000元,仅维持半年便已无法继续支付,当前局面侧面说明恒大财富的资金紧绷。”陆晖表示:“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资金一旦紧张,压力大概率会持续加码。当前恒大财富的投资者应该要丢掉幻想,尽快面对现实。”

佳兆业理财产品涉及兑付逾期金额达3亿元

跟恒大同样出现理财平台爆雷的头部房企还有佳兆业。

2021年11月,佳兆业集团当时旗下的理财产品爆雷。佳兆业集团控股官方微信号发布《关于调整锦恒财富产品兑付方案的公告》,表示公司即日起推动可落地的实物抵债等多元化兑付方式。据悉,锦恒财富产品由锦恒财富发行、佳兆业集团担保,涉及兑付逾期金额达3亿元。

去年11月,佳兆业集团控股官方微信号发布《关于调整锦恒财富产品兑付方案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表示公司即日起推动可落地的实物抵债等多元化兑付方式。

《公告》提到的多元化兑付方式包括:原有重大疾病方案保持不变;每月20日集中兑付时间保持不变;针对兑付范围内所有财富产品(含已到期、未到期),均按照每人每月人民币1万元本金兑付;同步推出非现金方式兑付方案,抵债资产以国内住宅、别墅、商铺为主,以相关债权资产包和相关城市更新项目收益权为补充;适时引进资产管理公司盘活资产,收购投资人债权。

佳兆业表示,已与公司签订协议参照锦恒财富兑付方案的其他财富产品,按上述方案同步调整执行。有关非现金方式兑付工作,自本方案《公告》次日起启动,11月30日前完成意愿征集,推出实施方案。

《公告》提到,自2021年11月以来佳兆业已连续完成12期锦恒财富产品本息兑付,大河财立方记者联系到多名投资者核实上述情况,他们均表示“回款情况属实”。

部分投资者对当前的兑付方案并不满意。“最新《公告》提到每月1万元的回款金额,相对于我们投入过百万元的理财本金,还款金额太小,最终还本付息的周期过长。”一位投资者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需尽快应对兑付问题,避免演变成社会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房企爆雷延续到理财产品,和之前房地产市场融资模式有关,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带来社会风险。

在《中国住房金融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中,蔡真、崔玉等作者写道:中国金融体系的一大特色是影子银行盛行,其主要的投放对象是房地产市场。其对房企融资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利率成本高。在房企的高利润时代不是一个问题,但当整个市场面临长期拐点的时候,就成为不稳定因素;第二,“刚兑”诉求。其一方面使风险难以出清,另一方面使在处置问题房企时面临社会风险。

“从2016年开始,上市房企销售毛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出现背离的情况,反映了高利率成本对房企利润的侵蚀;随着涉嫌违规产品逐渐进入金融治理框架,早年间房企种下的影子银行的‘因’结出了频频爆雷的‘果’。”上述人士表示。

“类似于恒大财富异化为企业融资平台的情况并非孤例,甚至出现各种地方金交所活跃的身影。当中最为吊诡的是政府、发行人、交易所、融资平台、投资人各方都心照不宣地共同推进,背后除了政府信用背书、房地产神话、地方政绩需要等因素以外,法律监管效力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融资平台高息揽存、发行人自融、还是利息输送等均涉嫌触犯相关法律。这类现象能长时间存在,说明法律监管出现漏洞。”陆晖说。

“从近两年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情况看,除了债务违约问题、楼盘交付问题外,房企设立的各类理财平台的兑付危机也应该给予充分关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房企的财富管理渠道汇集许多来自地产圈的散户资金,甚至包括企业内部职工的资金。假若兑付不到位,不仅破坏了理财市场的既有规则,也将使得企业经营更加被动和无序。”

“今年以来,此类财富管理事件引发的矛盾较为平缓,但是鉴于近期经济形势和收入状况的新情况,各地应适当加强对此类理财领域兑付问题的关注。在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兑付的压力容易演变为各类纠纷。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角度看,各地要对此类的理财兑付事件给予及时充足的研究和应对。”严跃进说。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标签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