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黎雨辰 北京报道
个人养老账户千人千面,基于需求端出发的、个人账户体系的构建,则需要基金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属性。
5月30日,“21惠养老丨破解个人养老金制度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养老业务新挑战”主题闭门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宏利基金管理资产配置部副总经理张晓龙在会上发言称,长期以来,基金管理人围绕投资的三大能力——资产配置能力、行业比较以及个券选择能力开展工作,防止对于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具备重要意义的个人养老金陷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局,则尤其对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了挑战。
张晓龙指出,让投资者赚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充分发挥择时能力,即“低点买入,高点退出”,但这个能力恰恰是很多专业人士也很难获得的能力;第二种是持有低波动或业绩曲线稳定的产品,这类基金主要以货币和稳健债基为主,但如果个人养老金都投向货币或者债券,长期来看又很难抵御通胀压力。
公募基金哪些角度进行调整,才能为持有人提供同类产品中稳健的、稳定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服务?对此,张晓龙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一是基于需求的共性,提供标准化的、简洁化的产品。其中产品设计方面,可以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以及个人投资者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更能够契合大众的产品。投资管理方面,基金管理人要从产品的长期稳健增值角度出发,谨遵产品契约,稳健投资,不漂移,努力为客户提供稳健增长的净值曲线。
二是发挥信息时代优势,满足投资者的个性需求。例如采用tdf和trf混搭销售的形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基金投顾的形式,及时提供多样化的组合;又或是采用投资或渠道面对面的形式,基于客户自身的资产情况,灵活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产品。
三是发挥投资者教育功能,打造个人产品和账户的综合陪伴。在市场的大幅波动过程中,基金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服务能力,尤其在市场低点阶段,输出专业投研观点和应对方法,力争让投资者能够平稳地穿越资本市场周期,降低无效的申赎行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